今天是:2024年05月20日,星期一   欢迎您访问 中共郑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
郑州市委编办构建“大博物馆体系”助力城市文博事业发展
来源:中共郑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21-09-03 00:00  

郑州市委编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郑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大市的优势,积极优化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布局,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的“大博物馆体系”,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一、横向互通,打好“整合拳”

通过整合原有博物馆,建立古代文物展博体系。在郑州博物馆原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整合了市内所有以陈展保护古代文物为主的博物馆机构,形成以新建的郑州博物馆新馆作为主馆,原商都遗址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运河遗产博物馆、南水北调出土文物博物馆等为下设分馆的古代文物展博体系。明确分馆不再单独核定编制,人员编制由主馆统筹调剂使用的编制管理模式。

二、上下联动,打好“融合拳”

整合近现代和红色文化展馆,建立红色文化展博体系。为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提升革命文物的管理能力,在不新增机构、人员编制的前提下,以二七纪念馆为基础,将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二七工人夜校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纺织工业纪念馆等近现代革命文物保护遗址统一由郑州二七纪念馆管理,负责研究保护近现代革命文物,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形成了具有郑州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要素和红色革命文化特色的纪念展博体系。

三、统筹兼顾,打好“结合拳”

规范设置考古遗址公园,建立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遗址保护展博体系。以郑州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为管理主体,充分发挥“龙头”管理作用,规范设置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机构,对黄河沿线郑州段上分布较散、保护任务相对较轻的大河村遗址、双槐村遗址、西山遗址等遗址园区和展馆进行统一管理,构建了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遗址保护展博体系,形成了集遗址保护、考古发掘、文化传播、旅游休闲、文创开发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支撑点。

四、优化协同,打好“组合拳”

整合文物文化研究机构,建立文物发掘保护的技术支撑体系。对研究机构进行整合设置,将郑州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整体并入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把单一但又联系密切的职能职责组合起来,人员编制集中起来,加强郑州市文明文化考古研究力度,增加考古发掘力量,以适应郑州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保护性、抢救性发掘存在的需求缺口,化解城市快速发展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