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主动适应新形势,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推动事业单位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一、聚焦整体布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把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一是加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建设。按照上级专项改革的要求和保障区重点工作的原则,对机构进行重塑,加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建设。例如:整合组建区机关事务中心、区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调整为区委直属事业单位。二是对党委职能部门相关事业单位进行系统优化。新成立区绩效评估中心、区法制建设促进中心,进一步落实党对重要工作的领导。
二、重点保障民生,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围绕部门主责主业,优化整合同一部门内部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着力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民生保障的关切点倾斜。例如:整合区人社局所属4个事业单位,组建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就业保障;整合区教育局所属4家事业单位,重新组建区教学资源保障中心、区教师发展中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保障。二是优化编制配备。结合事业单位机构规格、空编、承担职责等情况,统筹精简各部门事业编制,将收回事业编制资源向重大战略、民生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通过统筹调剂等方式向乡镇共下沉事业编制83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全力保障基层服务编制需求。
三、围绕中心工作,重塑服务能力
立足区情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集约优化配置机构。按照“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单位负责”的要求,加大跨部门整合力度。例如:整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和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相关职责,重新组建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进一步提升数字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升格、加强了投资促进服务、政务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等优化营商环境机构,并对涉及我区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机构在内设机构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突出因地制宜,创新设置机构
结合该区实际,因地制宜,优化加强相关事业单位机构职能设置、强化编制队伍建设,在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规定动作”外,坚持做好“自选动作”,体现惠济特色。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心机构设置,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二是加强郑州黄河滩地公园服务中心、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职能配备,进一步落实好黄河国家战略,为黄河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 版权所有:中共郑州市委机构 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豫ICP备10205353号 中文域名:郑州市委编办.政务 ![]() |